|
春節前后的人流有如潮水漲落:年前返鄉,年后回城??稍诮衲?,不少長期在外的光澤籍農民工返鄉后卻留了下來。理由是:在家有班上,看到鄉村振興的曙光,何必走他鄉。在光澤縣止馬鎮杉關村,新振肉制品一廠、二廠正在滿負荷生產。新振肉制品廠負責人馮維敏介紹說,兩個廠的訂單已排到年底。 新振肉制品一廠、二廠由圣農集團黨委書記傅光明提供1450萬元啟動資金,鎮里10個村黨支部通過土地資源、閑置資產、可用資金等方式入股建成。2022年新振一廠生產肉串制品1200噸,創利潤近200萬元,各村均分紅10萬元以上,120名員工人均月收入近5000元。今年 3月,二廠投入生產。兩個廠共收納300余名農民就業,各村預計今年將從公司獲利25萬元以上。 止馬鎮黨委與圣農集團黨委共同打造“十支聯興”黨建品牌項目,推動轄區內10個村資源共享、抱團發展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。全鎮形成了“一關一樹、一雞一魚、一葉一藥、一鎮一園”的產業發展布局。2022年,全鎮10個村經營收入全部突破25萬元。 像“新振”這樣的企業,光澤縣7個鄉(鎮)共有十幾家,基本覆蓋了全縣所有村。 光澤寨里鎮山頭村豐收盛景。丁海平 攝 光澤縣積極探索“兩要四有”工作法,即向組織力要生產力、要效益,讓集體有產業、鄉村有能人、發展有平臺、農民有增收。 深化村企共建,讓集體有產業。引導圣農集團等企業謀劃食品加工、物流等村企共建項目50個,覆蓋全縣78%的村。 注重人才集聚,讓鄉村有能人。全縣村級組織“一把手”中致富帶頭人占52.3%。 強化互聯互通,讓發展有平臺。把村企共建納入基層高品質黨建示范點創建項目。爭取上級資金和吸引社會資本1.4億元。建立“干部下沉+網格服務”機制,解決鄉村增收項目少、效益低等問題。 突出就業創業,讓農民有增收。把工廠辦在村里,吸納農民家門口就業1300余人,帶動戶均年增收6萬元。吸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參與村企共建,培訓各類農村人才721名。引導農民以土地、房屋等入股集體經濟組織。 近年來,光澤縣主動求新求變求突破,創新實施“兩要四有”工作法,基層黨建工作實現了“六個轉變”: 基層黨組織由“封閉運行”向“融合并進”轉變。3個鄉鎮、31個村先行先試,通過組建“聯建村黨總支”“黨建共建片”或簽訂共建協議等方式,將黨組織建在項目、產業鏈上。各村發展由“單打獨斗”向“聯合作戰”轉變。通過幫謀劃、幫項目、幫聯絡、幫資金、幫開發等方式,推進產業融合發展,擺脫“不發展沒資源、沒資源難發展”的發展悖論。集體經濟由“被動輸血”向“自身造血”轉變。發展村企共建項目,實現“一村一企”或“一村多企”“一企多村”,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檔升級?;鶎狱h建由“示范引領”向“整縣提升”轉變。抓實一批基層黨組織示范創建,大力發展休閑旅游、生態農業等特色產業,打造抓黨建促振興示范點。鄉村治理由“離散運行”向“跨村聯動”轉變。依托村企共建產業項目,創新推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,健全規范村企黨組織主導的決策議事機制,破解人居環境整治、矛盾調解等治理難題。資源保障由“帶頭致富”向“共同富?!鞭D變。村企黨組織發揮政治引領作用,改善民生福祉,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。 |